中新網2月29日電 對于人民群眾最煩心打官司難,特別是“立案難”問題,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今日指出,最高人民法院推出實行立案登記制等改革,去年5月到12月,全國法院共登記立案994.4萬件,同比增長29.54%,當場登記立案率達到95%。人民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房屋拆遷、土地征用、政府信息公開等行政訴訟“立案難”問題得到切實解決,行政案件同比增長66.51%。
最高人民法院2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,通報中國法院司法改革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。
李少平介紹,人民群眾最煩心的就是打官司難,特別是“立案難”問題。為此,最高人民法院以上率下,推出以下三項改革舉措:
——實行立案登記制。從2015年5月1日開始,最高人民法院出臺規定將立案審查制改革為立案登記制,對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,做到有案必立、有訴必理。去年5月到12月,全國法院共登記立案994.4萬件,同比增長29.54%,當場登記立案率達到95%。
李少平介紹,人民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房屋拆遷、土地征用、政府信息公開等行政訴訟“立案難”問題得到切實解決,行政案件同比增長66.51%。
——拓展訴訟服務平臺。最高人民法院指導各地依托現代信息化技術,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,創建了訴訟服務大廳、人民法院訴訟服務網、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訴訟服務平臺。
李少平表示,截至目前,全國98.9%的法院建立了訴訟服務大廳, 2189家法院開通訴訟服務網,781家法院開通訴訟服務手機App,1734家法院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。吉林、浙江等地建立“電子法院”,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方便群眾訴訟,讓數據多跑路,讓群眾少跑腿。
——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。各級人民法院對家事糾紛、道路交通事故、消費者權益保護、物業服務糾紛、保險理賠等民事訴訟案件與人民調解組織、行業調解組織、商事調解組織等建立訴調對接機制,引導群眾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,在訴訟外化解了大量糾紛,節約了司法資源。
相關推薦
- (2016-02-29)最高法談防范干預過問案件:“打招呼”的越來越少
- (2016-02-29)最高法:至去年底308萬“老賴”被納入失信黑名單
- (2016-02-29)最高法:2013-2015年糾正重大刑事冤假錯案23起
- (2016-02-29)最高法:到2015年底已有417個法院納入司法改革試點